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

石底觀音山-耳空龜山O型走

石底觀音山、耳空龜山O行走
活動日期:103/3/19

石底觀音山: 石底觀音山H519m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

耳空龜山: 耳空龜山,海拔H588公尺,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。
耳空龜開闢於清朝乾隆年間,根據地方耆老的敘述,因早期當地有 山洞,洞內發現一隻烏龜,所以稱為「耳空龜」。

沿途上下山頭都要攀樹木,拉繩索,攀拉困難處,很多山友都會無私的架設登山繩,增加安全。

參考資料:  1010812--石底觀音山,581峰,磐石古道,一坑古道,作埤內古道,薯榔尖
http://vjgghlll.blogspot.tw/2012/08/1010812-581.html

[台北平溪].一坑古道.耳空龜山.四分尾山.平溪分駐所
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tony0649/tony0649.html

行程資料:
0943  按慣例稍為找了一下登山口,確認好登山口,觀音禪寺開始起登,由禪寺正左後方的小溪邊沿水泥階梯拾級而上,沒多久左邊有一個入口,誤以為是往石底觀音洞,標牌寫一分鐘,於是便想先去看看再回頭續走階梯,那知這條路是往石底觀音山,而真正石底觀音洞應該是續走階梯一分鐘即可到達,是我們看錯了!就這樣誤打誤撞上了石底觀音山。

1010  抵達石底觀音山,H588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,至此我們還不知道石底觀音洞根本不在這條路上,心裡一直納悶,這標示一分鐘也太離譜了吧!而我們竟然會錯過,心裡想回頭再來找。

1033  鞍部,直往不知名山峰往耳空龜山,左循山腰古道也是往耳空龜山,右往基隆河水源頭、觀音禪寺通往階梯步道,既然是O行走,先取直行,回程從山腰古道回來,抵達不知名山峰取左陡下走,右邊不知通往何處?

1059  陵線路與第二段古道叉路口,這是回程要走的古道,先取右往耳空龜山。

1102  陵線路與一坑口叉路口,右往一坑口,取左續往耳空龜山。

1121  土地公廟,旁邊是一片竹林,直行往581峰,左往第三段古道,右不知通往何處?稍為休息,休息完取直續行,回程從第三段過來。

1141  581峰,平坦的小山頭,視野佳,有一個地圖解說牌,右往盤石嶺、汐平公路、也可以到薯榔尖,左往耳龜空山,我們取左行。

1201  陵線路與第三段古道叉路,這第三段古道入口很明顯的少人走,已快被淹沒掉,續往前陡上走。

1209  特殊景觀的雙石柱,  底寬頂狹,四面形的錐狀體,石砌而成,外貌古樸,兩座石塔的一面各有一深約60公分的凹洞。 兩塔相距約5、6公尺,雙塔之間的地面則有兩個如門環的半圓鐵環;其中一塔的底部壁面另有一塊馬蹄形 的鐵環,這些東西,是要運送物資至一坑口,至於纜線如何架設,我們略研究一下,仍然不得而知。
續往耳空龜山走

1224  總算抵達耳空龜山,海拔H588公尺,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,沒有視野,我們在此午餐休息。休息完即往回走,主要走古道回觀音禪寺,但古道不如想像好走,尤其第三段古道顯然少人走,已經快荒廢掉,實在可惜

1343  走第三段古道,邊走邊找路,路況不佳,一路辛苦回到土地公廟,稍微休息再往觀音禪寺續走。

1420  走第二段古道回到鞍部,這段古道明顯好走,顯然很多山友常利用此段古道,沒休息,續走第一段古道往觀音禪寺走。

1434  第一段古道路跡還算明顯,判斷也是少受山友青睞的一段古道,來到石底觀音洞,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,原來是我們弄錯石底觀音洞的方向。

1439  平安回到觀音禪寺,結束此行程。

心得:
石底觀音山與耳空龜山,一般山友安排行程幾乎是縱走行程,不是從汐止過來平溪,就是反方向而走,甚或直接從581峰往薯榔尖、汐平公路、盤石嶺,以至於古道漸漸荒廢掉,因為如果走第一段古道必會錯過石底觀音山,走第三段古道必錯過581峰,581峰是一個重要的分叉點,唯第二段古道可以避開不知名山頭,節省不少時間,所以山友多利用此古道來避開,以至於路徑清楚,古道存在其實有其必要性,最主要是可以當撤退路線,否則若有山友受傷,要沿途上下山頭都要攀樹木,拉繩索撤退,會相當辛苦,因此此古道會找時間去整理。